微生物燃料電池是一種具有 100 多年發展歷史的技術。
近期,美國西北大學團隊將微生物燃料電池與當前的低功耗電路結合,研發了一種土壤微生物燃料電池(Soil Microbial Fuel Cells,SMFC),能夠完全從土壤中的微生物中獲取能量,并為傳感器、通信、農業等領域提供能源。
(來源:顏士能)
那么,土壤的干濕環境對這種新型電池是否有影響呢?據了解,這種新型燃料電池不僅對環境包容度高,相較于其他同類技術,該電池的功率高出 120%。
與傳統電池和其他能量收集技術相比,土壤微生物燃料電池具有獨特的優勢。具體來說,它們有可能完全由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制成。并且,與壓電和熱電發電機的性能相比,土壤微生物燃料電池毒性更低、對環境的影響更小。
因此,通過合理的設計和操作,土壤微生物燃料電池能夠作為一種實用的電源技術,用于驅動土壤中的計算應用。
(來源:Proceedings of the ACM on Interactive, Mobile, Wearable and Ubiquitous Technologies)
一方面,該技術在環境監測方面具有潛在的應用潛力,通過在土壤中部署,可實時監測環境并采集數據,例如生態系統雨水管理和環境保護等。
另一方面,該技術有望為綠色基礎設施和精確農業提供獨立的新型能源,用于無線傳感器網絡、土壤濕度監測等,助力實現精準農業并提高產量。
圖丨土壤微生物燃料電池(來源:顏士能)
此外,該技術還有望實現無線傳感器網絡的可持續供電。“我們希望在整個城市安裝大量的傳感器,以實現數據驅動的政策決策。”該論文第一作者、西北大學本科畢業生顏士能(Bill Yen,現為斯坦福大學博士研究生)說。
然而,這些設備僅限于擁有可靠電源的地區,例如靠近交通燈的可接入電網,這使得對雨水管理非常重要的綠色基礎設施遠離智能技術。
實際上,讓太陽能電池板在沼澤狀的環境中工作非常困難,因為它們很快就會被泥土覆蓋,最終電池的電力會被耗盡。綠色基礎設施和濕地不可訪問的問題,也使得可回收變得不切實際,這也許會導致大量的有毒電子垃圾被埋在自然環境中。
(來源:Proceedings of the ACM on Interactive, Mobile, Wearable and Ubiquitous Technologies)
該研究的重點在于改進土壤微生物燃料電池的設計,使它們在低濕度條件下也能夠穩定地工作,并從土壤的微生物中獲得能量。該電池或可作為一種可再生能源,在傳統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板不足的條件下,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可行性。
顏士能表示:“我們從環境工程中尋找潛在的解決方案,并利用土壤微生物燃料電池作為清潔能源,來代替傳統電池和太陽能電池。”
圖丨相關論文(來源:Proceedings of the ACM on Interactive, Mobile, Wearable and Ubiquitous Technologies)
近日,相關論文以《土壤驅動計算:工程師的實用土壤微生物燃料電池設計指南》(Soil-Powered Computing: The Engineer's Guide to Practical Soil Microbial Fuel Cell Design)為題發表在 Proceedings of the ACM on Interactive, Mobile, Wearable and Ubiquitous Technologies[1]。
顏士能為論文第一作者,西北大學喬治·威爾斯(George Wells)副教授、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副教授喬賽亞·赫斯特(Josiah Hester)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審稿人認為,使用土壤作為傳感器能源的具有發展前景,并且該研究和開源設計將作為新興主題,是很好的示例和總結。
據介紹,該研究始于美國的 COVID-19 大流行時期,因此涉及到購買材料、制造設備,甚至在實驗室里與其他課題組成員見面都非常困難。“我記得當大學禁止本科生進入時,我還曾試圖在家里的地下室進行實驗。”顏士能回憶道。
從那以后,他陸續見到了這篇論文的所有合作者,他們來自美國喬治亞州及加州等四所不同的大學,并鼓勵顏士能在畢業后攻讀博士學位,繼續推進可持續電子學領域。
目前,顏士能是斯坦福大學電氣工程專業一年級的博士生,研究方向為低功耗傳感和無線通信。
該課題組未來研究方向之一,是將使整個設備(燃料電池和電子設備)可降解化,以避免產生電子垃圾,同時將現有的基礎設施智能化。
“目前,我們已公開發布所有的設計、模擬軟件和開源軟件。希望通過這項研究,讓更多的研究者積極探索土壤微生物燃料電池作為能源的可能性。”顏士能說道。
日本廠商研發不含鈷的新型鋰電池2023-12-17 20:50
|
中國首創!河南洛陽牡丹殼制造鈉電池負極材料技術研發成功2023-11-29 10:33
|
科學家研究出微型核燃料電池,可支持宇航員在月球上長期生活2023-09-04 08:33
|
科學家發現24種二維電催化劑,助力氫燃料電池規模化應用2023-08-12 08:08
|
長理學者成功研發首款低成本高能量密度鋅-高錳液流電池2023-08-07 17:58
|
科學家開發出提高固態電池性能新工藝2023-06-11 10:58
|
我國學者研發穩定鋅陽極 大幅提升電池循環壽命2023-06-09 08:17
|
中國學者發現金屬鋰的失效機理,為研發高密度的固態鋰電池鋪路2023-05-31 10:13
|
助力全固態鋰電池研發,中科大團隊固態電解質新發現2023-04-27 11:33
|
我國科學家研制出新型高鎳三元正極材料2023-04-12 09: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