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和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聯合編著的《2018年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報告》10日在北京發布,該報告通過對從當前到2030年這個時間段內代表性車型的純電動技術路線和傳統燃油技術路線進行全生命周期性對比分析,預計2025年至2027年,純電動汽車市場競爭力將超越傳統燃油車。
隨著全球能源緊缺、環境污染和駕駛安全挑戰日益加大,全球汽車產業正朝著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方向發展。該報告課題組早在2012年就針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開展了研究,并提出了“把握趨勢、認清差距、合作競爭、加快發展”的基本認識。經過6年多的發展,如今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環境和形勢正在發生新的變化。特別是在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迅速擴大,連續多年產銷全球第一,產業發展已經進入從導入期向成長期過渡的關鍵階段。在此背景下,《2018年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報告》再次聚焦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據介紹,《2018年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報告》以“新時代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戰略”為主題展開研究,以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新浪潮為切入點,聚焦“后補貼時代”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新思路與新舉措,指出從當前到2025年的關鍵階段,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力依然會弱于傳統燃油車,相關政策支持依然必不可少,只是力度、方式等需要適當調整,到2030年前后,新能源汽車將逐漸成為主流產品。報告建議,當前要堅持節能環保、產業升級的總體政策目標,堅持市場為主、政策為輔,實現政策有序銜接,并保持一定時期的穩定性、連貫性和可預期性,同時鼓勵業界把握氫經濟背景下的燃料
電池汽車產業發展新機遇。
“從世界范圍來看,全球汽車產業正迎來電動化、智能化和共享化的重大變革。”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于武表示,在這一重大戰略機遇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奮的成就,但同時產業如何從“補貼時代”平穩過渡到“后補貼時代”也面臨著市場培育、產業競爭力提升等重大挑戰,需要積極應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指出,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進一步緊抓機遇、乘勢而上從而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對提升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至關重要,對實現城市交通、能源資源、環境協同高效發展同樣至關重要,“未來在新能源汽車大規模普及的情景下,新能源汽車與資源、能源、交通和未來城市融合發展勢在必行”。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執行副總裁張綏新表示:“大眾汽車集團在華發展30余年,見證了中國汽車產業的快速崛起。作為行業引領者與革新者,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們將加強與政府、行業以及相關組織機構的緊密合作,為新能源汽車發展建言獻策,積極推進技術創新,以滿足中國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推動我國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
據悉,自2008年起,大眾汽車集團(中國)攜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已連續11年把脈中國汽車產業機遇與挑戰,助力《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報告》出版。同時,作為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的積極踐行者,大眾汽車集團于2016年6月提出“攜手同心—2025”戰略,并在2017年發布了“Roadmap E”電動化戰略,力爭在2025年成為全球電動汽車領域引領者。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