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截至5月30日,23年電解槽可見訂單量已達到1116MW,超22年全年722MW出貨54.57%,覆蓋全年出貨目標上線的55.80%,全年出貨目標支撐性強。電解槽下線距離公開招標還存在一定的調試周期,行業訂單目前仍集中在有既往出貨的企業。首推一條主線:全年邊際變化最為明顯,出貨能見度最高的電解槽環節,建議關注兩條支線:技術迭代帶來價值量提升及性能優化的電氣設備環節及儲氫瓶環節。
中信建投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上游:電解槽預期訂單強有力支撐全年出貨上線目標,中標價格環比提升
行業彈性及空間:電解槽出貨預計從22年722MW增長至23/24/25年2/4/8GW,23-25年同比增長100%以上。
量:截至5月30日,5月預計可貢獻23年訂單351MW,23年電解槽可見訂單量已達到1116MW,超22年全年722MW出貨54.57%,覆蓋全年1.5-2GW出貨目標上線的55.80%。
價:中標價格位于理論價格之上,電解槽系統利潤位于合理區間,5月新增公開招標項目雙標段中標價格回升,盈利能力提升。
下游:M5產銷差增加,等待需求增長支撐產銷拐點出現
量:1)氫燃料
電池汽車4月產銷分別完成406輛和303輛,環比分別增長1.25%和 -36.6%,同比分別增長128.1%和222.3%。5月燃料
電池產銷量分別完成744、423輛,同比+206.2%、310.7%,環比+83.27%、39.61%,單月產銷量差321輛,呈現2022以來單月最大產銷差,由于現階段燃料電池車成本較高,產量由訂單1:1驅動,因此判斷M6銷量環比提升確定性強。
2)23M1-5累計產銷量分別1716、1409輛,同比+34.38%、50.70%。由于目前燃料電池車購置成本及使用成本較高,與柴油車平價仍需依賴國補和地補,全年產銷翻倍能見度低,下游訂單釋放推動行業需求拐點來臨。
標準化:國家標準《車用壓縮氫氣塑料內膽碳纖維全纏繞氣瓶》和《 高壓氫氣瓶塑料內膽和氫氣相容性試驗方法》發布,車載氫氣瓶技術路線即將與國際主流接軌,Ⅳ型瓶應用突破政策限制。
風險提示
成本方面: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下降及裝機規模不及預期,由于當前可再生電力成本是制約可再生能源制氫進一步推廣的重要因素,因此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成本如不能按照預期下降,可再生能源制氫平價難以實現,裝機規模及發電量不及預測則難以支持制氫產業的電力需求。
技術迭代方面:電解槽技術發展不及預期,PEM電解槽的需要通過技術迭代及規模化推進實現可靠性提升及成本下降,PEM電解催化劑等技術提升對于產業發展至關重要;AWE電解槽制氫效率迭代影響綠氫成本降低
政策方面:當前氫能行業仍處于產業規模化發展初期,政策的有效推動對產業發展起到積極作用,如政策支持力度低于預期,將影響產業發展積極性。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