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山東省數字經濟發展聯席會議辦公室發布全省首批“產業大腦”揭榜掛帥榜單。其中,棗莊市2家“產業大腦”入選名單,其中,棗莊高新區鋰
電池制造產業大腦入選首批“產業大腦”建設試點,滕州市機床產業大腦為首批“產業大腦”入庫培育項目。
在數字化轉型深入推進的大背景下,推動棗莊市鋰電產業數字化轉型、用數據驅動鋰電產業發展迫在眉睫,“產業大腦”作為數字經濟系統建設的核心場景,是實現數字化轉型的主戰場之一。
一、為什么是鋰電池制造產業大腦?
這就要從棗莊的鋰電產業說起——在探索資源枯竭型工業城市產業創新轉型發展的過程中,棗莊在全國較早形成了鋰電產業集群,在省委省政府的明確支持下,棗莊確立了打造”中國北方鋰電之都“的宏偉愿景。
那么,“產業大腦”究竟是什么?“產業大腦”前身其實是產業互聯網平臺,在現實應用中,由于目前涉及數字化轉型最多的產業還是工業相關領域,因此也可以簡單地將產業大腦理解為是工業互聯網平臺進一步發展的細分。
所謂工業互聯網平臺,是基于制造業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需求,構建的工業云平臺,為平臺用戶提供數據采集、匯聚和分析等服務。當平臺進駐用戶達到一定數量以后,整個平臺就可以發揮其對信息、資金、人才、產品等要素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的作用,推動資源、主體、知識集聚共享,形成社會化的協同生產方式和組織模式。
用棗莊本土案例來描述下“產業大腦”:少了機器的轟鳴,取而代之的是數據的無聲流動——走進山東海特數控機床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伴隨三色燈每隔30秒一次的閃動,就有一組生產數據自動上傳至云端并完成匯總分析,之后,分析結果再以生產進度、操作指南等輸出。
“如果說之前的數字化升級相當于對‘肌體’進行改造,那么現在則有了‘大腦’,‘啞設備’能‘講話’了。”這一變化由海特數控與浪潮云洲合作搭建的智能生產管理系統帶來。
這樣的場景就是“產業大腦”將要實現的一個場景。伴隨大量生產數據用起來、活起來,目前海特數控訂單及時交付率增長超50%,設備綜合效率增長超20%,產品毛利率也大幅提升。
將目光再轉向鋰電產業:以鋰電產業核心區——棗莊高新區為例,被科技部授予創新型產業集群,成功創建山東省唯一省級鋰電產業創新創業共同體。
在產業競爭力方面:產業發展成熟,產業鏈條完備,產業支撐有力。截至2022年底,鋰電核心企業48家,國家及省“專精特新”企業17家,營業收入99.18億元,預計到2025年將超過800億元。精工電子高爾夫球車鋰電池全球市場占有率90%以上,海帝船舶電池占全球市場超過10%。形成從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等關鍵材料,到電芯制造、檢驗檢測的全產業集群,奠定了建設綠色安全新能源典范城市的基礎。投資200億元的欣旺達動力(儲能)電池、投資50億元的吉利欣旺達插混汽車電池項目、投資8億美元的韓國億恩科電解液項目以及投資20億元的科達利鋰電結構件項目已全面投產。深圳創普斯、香港雍申科技等43個總投資833億元的鋰電項目正在加快建設。
在產業協同創新水平方面:平臺加快建設,成果大量涌現,人才形成集聚效應。建成鋰電科研平臺43家,國家鋰電池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獲批國際CB計劃認可、北美UL標準授權,建成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實驗室和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7個。鋰電高新技術企業30家,累計獲批鋰電相關專利947項。引進鋰電產業高端人才超過100人。依托棗莊學院建成鋰電產業學院,獲批“山東省現代產業學院”。
在產業生態方面:企業集聚發展,龍頭帶動力強,全鏈協作有力。組建中國北方鋰電產業聯盟,擁有山東欣旺達、吉利欣旺達、精工電子、天潤、天瀚等一批在全國具有較強影響力的科技型企業。以吉利欣旺達為鏈主企業,關聯服務鋰電上下游企業超7000家,涵蓋鋰電全產業鏈規上企業,平臺產業規模全國第一、產業鏈完整度全國領先。建設“中國電池護照聯盟”,實現鋰電產業的“全生命周期”和“碳溯源”服務,通過全產業鏈協同發展,可降低全產業鏈成本達25%。
二、鋰電池制造產業大腦怎么建設?
任何產業的發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首先,要梳理了破解鋰電行業發展的痛點,才能有的放矢。棗莊高新區梳理出歐盟電池貿易壁壘、鋰離子電池成本高、技術研發資金投入大、鋰離子電池回收再利用行業痛點,針對性的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
其次,棗莊高新區提出了產業大腦的建設思路:按照山東省產業大腦“4321”建設體系,貫通“兩端、兩側、四鏈”,以數據為核心資源要素,貫通制造端和市場端,融通政府側和企業側,集成產業鏈、供應鏈、資金鏈、創新鏈,為鋰離子電池產業發展打造“智慧大腦”。
“依托棗莊高新區現有平臺數據匯聚優勢,建設“數據+算法”開放平臺,為政府側、企業側相關應用做好支撐。”山東魯南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鄧一新介紹,與此同時,依托魯南大數據中心獲評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魯南經濟圈區域分中心優勢,匯集算力、存儲及網絡資源,構建“產業大腦”數字底座。
在鋰電池制造產業大腦過程中,他們將重點對歸集的公共數據、企業數據、行業數據進行數據治理,聚焦數據價值沉淀,實現數據資產增值。根據產業大腦沉淀的數據,面向政府側或企業測提供產業動態監測、協同制造、產能共享等數據服務。
棗莊高新區還構建了基于鋰電大腦的特色應用:
一是供應鏈協同平臺。全面打通產業鏈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供應商之間的全流程協同場景及企業內部管控流程。
二是構建供應鏈金融。依托棗莊普惠金融平臺,開發供應鏈金融平臺,為鋰電產業發展提供多樣化融資服務,實現產業的持續發展和結構創新。
三是構建企業賦能平臺。依托產業大腦,構建海量企業級應用,助力鋰電企業數字化轉型,規模化、快速化建設智能工廠、數字車間和“晨星工廠”。
三、建設鋰電池制造產業大腦的資金哪里來?
棗莊高新區鋰離子電池產業大腦計劃總投資為1620萬元,以政府為主導,縱向建設鋰離子電池產業大腦,橫向建設行業內各企業工業互聯網,實現行業全覆蓋、跨行業全鏈接。
平臺建成后將由管委會組織區屬國有企業、專業運營機構等成立產業大腦運營公司,負責平臺運營推廣。鋰離子電池產業大腦項目預計2025年實現項目正收益,整體效益達2000萬元以上,實現平臺規模全國第一。
此外,在機制建設上,棗莊市、高新區均成立了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鋰電產業發展領導小組,主要領導親自掛帥擔任市、區級鋰電產業鏈鏈長,高位推動鋰電產業跨越式發展。高新區還專門成立由管委會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鋰電大腦建設推進領導小組。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棗莊高新區著重明確了建設計劃時間表,擬在6個月內,完成產業大腦申報和籌備;12個月內,完成基礎平臺建設;24個月內,完成產業服務應用建設,之后經評審驗收后在全行業、全省進行推廣。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