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我國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管理平臺(以下簡稱“雙積分平臺”)正式上線。隨著新平臺上線,雙積分強制考核的大幕正式拉開。目前國內汽車產業轉型新能源正進一步提速,而根據此前乘用車企業雙積分核算情況,有近半車企積分不達標,未來無疑將面臨更大的壓力。
大考開端
工信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發布的通知顯示,乘用車企業應當按照要求及時通過平臺報送生產或者進口的乘用車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乘用車相關數據,并提交下一年度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預報告。
所謂雙積分,指的是傳統燃油車積分和新能源車積分兩項。2017年9月,《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由工信部審議通過,也被稱為雙積分政策。《辦法》規定了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核算、乘用車企業新能源汽車積分核算的雙積分核算方法,并規定乘用車企業應當于每年3月1日前,向工信部提交上一年度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執行情況年度報告。
今年4月,工信部公布了《2017年度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情況》,新能源汽車積分表現突出。自2019年開始,工信部對乘用車企業的新能源汽車積分將開始強制考核。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本次通知,12月5日-20日,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和進口乘用車供應企業應通過雙積分平臺提交2019年度積分預報告。預報告的內容包括本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預期達標值、預期實際值和新能源汽車積分預期值等。
業內人士表示,盡管雙積分政策已經開始施行,但由于現在新能源汽車積分不強制考核,2019年起才進入強制考核階段,因此2019年是真正大考的開端。隨著此次雙積分平臺的正式上線以及2019年雙積分預報告的提交,各車企開始迎來雙積分政策的真正考驗。
壓力升溫
根據雙積分政策,傳統燃油車積分和新能源車積分二者獨立計算。一家車企的積分為每款車的積分乘以銷量,積分與油耗掛鉤,只有傳統燃油車與新能源車積分大于零才算達標,如果出現負積分,則需要采取措施抵償歸零或調整生產與進口計劃。
如果無法抵償歸零,相關車企可能無法上市銷售新品。對于新能源汽車負積分未抵償的企業,工信部將暫停該企業高油耗車型的生產。同時,工信部對雙積分新能源積分的要求也逐年提高。根據工信部最新公布的標準,2019年新能源積分所占比例為10%,2020年積分占比為12%。
根據工信部等部委公布的2017年度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核算情況,在進入核算的130家乘用車企業中,東風汽車、力帆、柳汽等56家車企雙積分不達標。油耗積分倒數三名的企業分別是長安福特、長城汽車和東風汽車,長安福特欠下的積分超過倒數第二名約13萬分。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在國內汽車產業中,與普遍深耕新能源產品多年的自主車企相比,合資車企在新能源業務板塊相對弱勢,大多旗下有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合資車企仍處在產品的上市初期,還有一部分合資車企甚至尚未推出新能源產品。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此前表示,雙積分政策對所有企業,尤其是對合資企業帶來巨大挑戰。雙積分政策對行業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很多傳統企業感到壓力巨大,這對整個乘用車市場的產業格局帶來了巨大沖擊與影響。
抱團取暖或加速
對于那些雙積分不達標的車企,可以通過購買其他企業的積分來解決問題。今年7月,乘用車企業雙積分交易平臺正式啟動。根據相關規定,企業可通過對積分的結轉、關聯企業的轉讓及市場積分交易等方式,對積分進行處理。新能源積分可以抵扣燃油積分,但燃油積分不可以抵扣新能源積分。傳統燃油車廠商在面對負積分時,就需要購買新能源積分來進行抵扣或者使用新能源汽車富余的積分。
不過,目前新能源積分價格尚不明朗。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資深首席專家黃永和早前曾透露,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清華大學、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等機構通過計算模型,提出了每分1000-1萬元不等的價格。
2017年,長城汽車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為-159859分,如果按照1000元/分計算,想要通過購買積分的方式抵扣負積分,長城汽車需要支付超過1.5億元,如果按照1萬元/分計算,長安福特則需要支付超過15億元。與直接購買積分的巨大花費相比,不少車企更愿意抱團取暖來解決問題,即與國內新能源產品產銷量較大的自主車企成立新合資公司,專門生產新能源車型。
以大眾為例,2017年,該公司在華銷量超過420萬輛,如果按照2019年10%的新能源積分比例來看,屆時大眾的新能源汽車積分需要42萬分,這就需要生產約10萬輛純電動汽車或約20萬輛插電式混動車,這對大眾來說是必須面對的新挑戰。
在此背景下,今年4月底,滴滴確認正在與大眾、北汽等車企探討開放性合作,合作內容可能包括定制新能源車。汽車行業專家賈新光分析認為,“顯然大眾集團與滴滴合作直接可以消化掉至少6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積分,加上江淮大眾的新能源汽車,大眾可以迅速緩解雙積分的壓力”。
無獨有偶,2017年11月,福特和眾泰達成合資協議,雙方將組建全新合資公司,新合資公司將有助于福特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更多經濟型純電動乘用車產品;2018年7月,長城汽車與寶馬正式簽署合資經營合同,合資公司規劃了寶馬在全球范圍內首個純
電動車合資項目;2018年11月,大眾也與江淮汽車、西雅特簽署諒解備忘錄,三方就共同開發全新平臺和電動化方面進行合作。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表示,在行業景氣度與政策的雙重推動下,為解決燃料消耗量積分的問題,對外資品牌而言,找個中方合作伙伴是一種更經濟的解決辦法。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