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蔚來在2023 NIO DAY上發布了自研的46105大圓柱電芯和電池包。據介紹,該電池單顆電芯能量密度高達292Wh/kg,整個電池包利用率達到了84%,容量達到了120kWh,并且還支持5C快充,能夠實現5分鐘補能255公里。
據媒體報道,奇瑞汽車執行副總經理、研發總院院長高新華近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電池是
電動車的核心技術,奇瑞有自己的電池,并且將會在明年正式發布。
12月14日,極氪汽車發布首款自研電池“金磚電池”, 該電池為量產快充磷酸鐵鋰電池,充電15分鐘續航增加超過500公里。據悉,金磚電池已在極氪自建的衢州極電工廠開始投產,將會在本月27日上市的極氪007上首發搭載。
12月12日,廣汽埃安因湃電池智能生態工廠正式竣工投產,同時發布的P58微晶超能電池可提供超700km續航,未來將陸續應用于昊鉑、埃安品牌車型。此外,因湃電池工廠將在2026年量產固態電池,且鈉離子電池、全固態電池等多種電池也將在這條產線實現量產。
長安汽車近期在接受調研時表示,在電池產品方面,公司計劃到2030年,推出液態、半固態、固態等8款自研電芯,形成50GWh-80GWh的電池產能;在電池Pack集成方面,首款搭載CTV技術的電池將于2024年開始量產。新型電池方面,公司也正在開展鋰硫電池、金屬電池等新型電池的原型電芯設計,預計能量密度將突破1300-1500瓦時/公斤,力爭在2035年實現搭載應用。
除了這些企業,上汽、理想等車企或造車新勢力均已進行自研電池方面的嘗試。
那么,車企為什么要自研電池?市場對于車企自研電池又有哪些看法呢?接下來就來了解一下:
車企為什么要自研電池?
眾所周知,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零部件,動力電池占整車成本的 40%-60%。因此,為了擺脫對于電池原材料等的依賴,在市場上掌握更多話語權,車企自研電池已迫在眉睫。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車企熱衷自研電池主要源于以下原因:
第一,有利于控制成本。2022年碳酸鋰價格暴漲期間,曾有車企的高管吐槽:“車企在給電池企業打工。”自研電池無疑可以為企業減輕極大壓力。
第二,提高核心競爭力。“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動力電池與新能源汽車的性能高度相關,車企參與到電池研發等環節,對于核心技術的掌握和提高在行業內的知名度十分有利。
此外,自研電池企業還能夠保證足夠的產品供應等。
自研電池一定會成功嗎?
不過,業內對于車企自研電池有兩種不同的聲音:
一部分人認為,實現動力電池等相關產業鏈自主可控,是整車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大體現,對企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更好地把控動力電池等產業鏈,成為不少頭部車企的一大戰略方向。對于體量足夠大的車企來說,自研自產電池已成必然選擇。
也有人不看好車企造電池的未來。一方面,電池畢竟屬于一個關聯多個學科、相對專業的領域,車企對其的理解深度,和電池企業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另一方面,電池研發周期較長、投入較大,雖然長期來看可以降低整車成本,但短期的資金壓力很大。據麥肯錫的估算,車企在一個地區生產至少50萬輛新能源汽車,或電池生產規模達到15GWh以上,自產電芯才可能具備成本優勢?梢,只有少數實力的企業才有資金及技術進行電池研發,蔚來就曾在年中宣布要推遲自研電池量產時間。
不過,目前車企自研電池并沒有完全取消供應商,多數仍然堅持了自研+外購“兩條腿”走路的方式。極氪CEO安聰慧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極氪在電池方面有兩條路線同步推進,繼續使用寧德時代的電池,同時規劃搭載金磚電池!
總之,隨著行業的進步,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產業鏈企業進行自研電池的嘗試,這對于整個產業的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與此同時,在決定自研電池之前,企業也要進行資金、回報等多方面的綜合考量,以免日后產生不必要的損失。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