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無法在混合動力汽車上作出成果,倒不如轉到純電動汽車技術的開發上來。
何祚庥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如果電池的價格比油價或者內燃機價格還要高的話,那么純電動汽車就失去了市場競爭力。
十年前,我專門寫過文章評論過氫燃料電池,談到它的很多問題,比如運輸、安全,好在現在國家不鼓勵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了,但是新的爭議又轉變到了是發展混合動力汽車還是純電動汽車上來。
在我看來,結論很清楚——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就是純電動汽車。
內燃機技術在中國早已是一塊軟肋,與國外的企業視基礎研究為生命不同,國內甚至沒有企業做過細致的基礎研究工作,到現在為止,我國仍然不能獨立設計內燃機機車。既然我國在內燃機技術上無法與國外一爭高下,甚至相提并論,那么在發展混合動力汽車上,我國也很有可能做不出任何有建設性的成果。
面對這樣的既有現實,我們倒不如轉到純電動車的技術開發上來。在這一領域,各國的技術幾乎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如果從現在起我國能夠把主要力量投入到電動汽車方面,就可以與其他國家共同前進。即使我們的基礎會稍遜一籌,但追趕還是來得及的。另外,在機械化程度上,因為現有的技術都還不成熟,尚處在試探市場的階段,各國都不會輕易實行大規模機械化,這樣反而凸顯了我國勞動力廉價的優勢,有利于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
此外,制約混合動力汽車發展的另一個現實問題是油價。當下居高不下的油價直接導致了混合動力汽車的高成本。失去了價格優勢,又沒有完全解決污染的問題,可以說混合動力汽車基本喪失了市場競爭力,更無法形成產業化。
發展新能源汽車,純電動汽車是出路,而要想做成純電動汽車,要以蓄電池作為動力中心來設計。目前我國蓄電池的技術不夠成熟、使用壽命不長成為了發展純電動汽車的最大問題。一輛車可以使用10~15年,最多不會超過30年。按照一年充電300次電計算,10年要充3000次,也就是說一輛純電動汽車在報廢之前大概要充電10000次。而錳酸鋰的壽命大概就只有1500次。現在中國普遍使用的磷酸鐵鋰的壽命也不過只有3000次。壽命短了,價格問題就會凸顯出來。如果電池的價格比油價或者內燃機價格還要高的話,那么電動汽車就失去了市場競爭力。
好在現在有一個喜人的形勢,一種以錳酸鋰為正極、鈦酸鋰為負極的蓄電池備受關注,并被人們所看好。這種蓄電池的充電次數是30000次。不過這項技術還沒有完全市場化,目前只是在實驗階段。所以我認為,新能源汽車作為中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其制高點就是這種可以充放電30000次的鋰離子蓄電池。
另外一種叫鋰空電池,它的能源密度是鋰離子蓄電池的20倍,比汽油的能源密度還高。全世界都在攻關這個技術,但是現在成本還很高,所以我認為目前鋰空汽車還不值得提倡。
電動汽車領域存在不同的技術,可以形成競爭關系,這對市場的優化是有益的。電動汽車作為一個產業不是兩三年就可以做好,可能需要十年、十五年,所以我們需要有一個長遠的發展戰略。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推動的主體應該是國家,而不是企業和他們的代表。
(責任編輯:王杰)
專訪 | 官陽:低速電動車標準問題應聽到更多的聲音2017-01-18 17:59
|
專訪王德倫:德瑞博打造電動車社會化平臺 有望與東風力帆合作2016-04-26 09:24
|
我國鋰電池產業發展勢頭較好 多家跨國公司正角逐2016-04-05 08:50
|
安進:電動汽車功能越來越全2016-04-01 09:00
|
作為電動汽車的心臟 電池安全嗎?2016-03-24 09:41
|
專訪徐桂軍:微型電動車格局未定,易靈要靠服務突圍2016-03-14 14:30
|
國家發改委就《電動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技術政策(2015年版)2016-02-17 09:49
|
專訪夏珩:小鵬的電動汽車造的怎么樣了?2016-01-22 14:58
|
專訪小牛張一博:要做電動車中的特斯拉2015-11-06 09:37
|
目前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障礙有哪些?2015-11-03 09: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