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又一只新能源超級獨角獸誕生了。
日前,海亮股份發布公告稱,參投基金杭州涵智將以3.22億元增資蜂巢能源,占其增資后的股權比例為0.7%。這意味著,以此計算蜂巢能源的估值已經高達460億元,比去年7月B輪融資投后估值高出100億元。
這是蜂巢能源在一年內獲得的第4筆巨額融資。這只在2018年起航的獨角獸,締造了驚人的融資歷程,如今身后集結了包括國投招商、深創投、IDG資本、鼎暉投資、凱輝基金、小米長江產業基金、華興新經濟基金、弘毅投資、碧桂園創投、建信投資、人保資本、泰康投資等等,名單之長令人咋舌。
蜂巢能源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堪稱新能源產業大爆發的縮影。眼下,幾乎所有的VC/PE都在投新能源,所有人都相信這是一條關乎國運、關乎未來的超級賽道。蜂巢能源總部位于常州,這里正在悄悄誕生一批新能源新星。
常州已成為全國動力
電池產業最大最完善的集聚區,2021年度成績單有數據,有真相:
2021常州動力電池產業成績單:截止目前,全市動力電池已建在建產能超260GWh,居全省第一;2021年全市產、銷量(含出口)為65.9GWh和62.7GWh,位居全國第一位;車用動力電池產量超57GWh,國內裝機量占比三分之一、列全國第一;2021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TOP10中,有四家龍頭企業布局常州。
從全省第一到全國第一,一連串傲人的數據,見證了動力電池企業的速度與激情,更印證了常州動力電池產業的迅速崛起。
項目起勢 產業做大做強
虎年伊始,國內各大動力電池廠商迎來訂單飽滿的旺季,在江蘇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一線員工已基本復產,力爭實現虎年“開門紅”。
去年12月29日,江蘇時代LY5&6首條線產品下線暨量產儀式舉行。作為寧德時代全資子公司,江蘇時代在溧陽投資建設的四期項目達產后可形成年產30GWh鋰離子電池的生產能力。
在各級部門的強力推進服務下,這樣一個百億元項目,從簽約到首批產品下線,僅用363天,實現了“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的目標。
吳映明 江蘇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江蘇時代四期項目實現了“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的目標,跑出了寧德時代工廠建設的速度與激情。江蘇時代在溧陽快速成長的5年,離不開全體員工的共同奮斗,更離不開溧陽各級政府部門的扶持與關愛。
重大項目是產業發展的“主抓手”,隨著江蘇時代四期、中創新航三期、蜂巢能源二期等一批重點項目建成投產或新建續建,常州電池產業發展后勁十足。
科技造勢 產業彎道超車
常州動力電池產業以“超跑”姿態全速前進,這背后離不開技術研發、智能制造“混合動力”的助推。
位于金壇區的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專業從事汽車動力電池材料、電芯、模組等的研發和智造。蜂巢能源憑借差異化和技術創新,成為動力電池賽道的黑馬。2021年蜂巢能源專利公開量行業第一。
2021年4月,蜂巢能源在金壇正式量產下線無鈷正極材料。
無鈷即不含鈷,鈷是一種稀缺資源,廣泛應用于鋰離子電池、硬質合金、陶瓷等領域。
無鈷電池是一個難度極大的技術高峰,蜂巢能源對無鈷電池的開發已經歷經整整3年時間。
2018,無鈷正極材料開發列入研發計劃;
2020,無鈷電池正式接受全球預訂;
2021年4月,無鈷正極材料量產下線;
2021年7月,全球首款無鈷電池正式實現量產;
2021年8月,該款無鈷電池包實現量產裝車。
蜂巢能源無鈷電池的開發填補了國際上的空白,也做到了國內該領域技術的突破。對于我國動力電池產業擺脫對外來稀缺資源的依賴和助力國家“十四五”能源綠色發展目標具有積極的引領作用。
核心技術是企業的“定海神針”、“不二法器”,一項項卡脖子技術在常州啟程攻堅。
在智能制造方面,蜂巢能源也正駛入數字化快車道。2020年1月,蜂巢能源與華為簽約合作,打造全球首家新能源電池區塊鏈5G平臺。項目包括構建蜂巢能源信息化云平臺、儲能等重點業務的應用大數據、AI智能工廠平臺等。
“產業鏈主+數字大腦”,一場動力電池產業的變革正在悄然興起。
電池產業騰飛 時也勢也
2015年,中創新航(原中航鋰電)落戶金壇,成為第一家入駐常州的大型動力電池企業。短短幾年內,常州動力電池相關企業數已達80余家。
常州緣何能成為眾多動力電池企業的“磁力場”?在短短數年內帶動發展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這背后,既有產業乘風直上的“天時”,也有常州產業獨具的“地利”優勢,更有一座城市凝心聚力的造勢。
天時:國家戰略碳達峰、碳中和行動不斷深入推進,新能源行業提速發展,動力電池產業迎來井噴式增長。搶抓行業風口,許多城市在行動。比亞迪攜手深圳;四川宜賓引入寧德時代;特斯拉、寧德時代、恩捷股份,眾多產業鏈企業“奔赴”上海。
當炙手可熱的龍頭企業與產業大市強強聯合,動力電池產業的發展既是產業競賽更是城市競爭。
地利:常州工業基礎強,國家工業41個大類常州有33個、207個中類常州有189個、666個小類常州有598個。在動力電池產業領域,常州成立天目湖先進儲能技術研究院、中航鋰電研究院等研發平臺,集聚了國創、南德等一批公共服務平臺。在創新鏈的推動下,構建了從電池正負極、隔膜材料、電池單體到電池系統的完整產業鏈,規模居全省第一、全國前三。
常州交通便利,全力打造長三角中軸樞紐區位,周邊新能源汽車企業多,可快速回收退役電池。
常州有良好的人力資源,職業教育為電池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對于常州在動力電池行業上布局“造勢"的用心,作為中創新航首席技術官的潘芳芳深有體會。2016年,潘芳芳隨公司落戶常州,一路見證了公司的發展與常州動力電池產業的壯大。
潘芳芳 中創新航首席技術官、副總裁:我能深刻感受到常州對創新的重視、對產業的重視,對于產業從業人員的重視,以及對動力電池產業的大力支持。
如果說市場大環境為“時”,那么常州利用先天優勢,搶抓機遇,大力發展動力電池產業,即為“勢”。
最好的“時與勢”聚于常州,勢所必然、勢在必行,搶抓機遇、起而行之。常州正通過技術創新、優化環境、項目招引等方式,大力發展以動力電池為代表的新興產業,推動產業迭代升級。
人才成勢 產業持續澎湃
產業發展離不開科技壓倉,而科技創新本質上是人才驅動。常州深諳人才鏈對創新鏈的重要支撐作用。
在去年“名校優才”招聘會上,常州捧出誠意滿滿的人才禮包,加之動力電池產業優勢,不少高校人才心向往之。
彭友浴 重慶大學研究生:我研究生階段學的是儀器科學技術,這次了解到常州動力電池產業發展勢頭正盛,來招聘的企業和科研單位與我自己的專業匹配度很高。
產業吸引人才,人才成就產業。動力電池產業鏈、人才鏈雙螺旋上升格局正在顯現。
集聚之勢 產業地標顯現
2021年常州新能源汽車及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產值超1300億元,產業產值增幅超過70%。其中,動力電池產業產值實現倍增,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強勁發展的“引擎”。
業內流傳著一句評價:“世界看中國,中國看常州,常州看溧金。”溧陽、金壇兩區的電池企業成為全市動力電池產業發展的“主力軍”。
在溧陽,動力電池產業已集聚50余個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實現產值429億元,出貨量占全省50%以上。
動力電池組從溧陽工廠下線,當天就可以運到上海工廠組裝在新能源汽車上。常州的制造基地與上海集成中心各司其職,長三角產業中軸地位愈發凸顯。
在金壇,全區集聚了蜂巢能源、北電愛思特、貝特瑞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
到2025年前后,常州將以溧陽市和金壇區為核心,建成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動力及儲能電池研發中心與制造中心,打造全球動力電池中心。
動力電池產業是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核心支撐,掌握動力電池優質產能將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掌握一定的話語權,利用優勢 聚力造勢 靜待成事,動力電池產業的崛起是常州布局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一招“先手棋”。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