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公里,是步行20分鐘的距離,也可能是外賣的就近配送范圍。而在常州,3公里半徑可以劃出一個產業鏈。
伴隨常州市新能源產業持續壯大,一批產業鏈相關項目沿鏈而來,集聚成勢,“3公里產業圈”效應逐漸顯現。
從“零”到“整”的距離?
只要3公里!
在位于溧陽市高新區的江蘇科達利精密工業有限公司內,企業的二期項目正加足馬力投入生產。11余萬平方米的車間里,一套套全自動化生產設備聯袂成片,每天這里有400萬件鋰
電池結構件生產下線,并在24小時內完成下游配送。
“目前,企業的年產能達2億套,并以30%的幅度增長。我們相關的上下游企業都在常州,大家一起共同發展,蓬勃增長。”企業車間生產負責人介紹道。
科達利主營的鋰電池結構件主要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及儲能領域,在常州,這兩個產業正駛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作為產業鏈配套商的科達利也在適應這種“快”,24小時“從無到有”,“從有到裝”的速度,正是得益于其所在的溧陽高新區新能源產業鏈高度集中。企業的主要合作伙伴——江蘇時代即在3公里產業圈內。
江蘇科達利精密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兼行政總監范振:目前,公司在中國大陸地區有13個生產基地,其中溧陽是最大的,我們的三期也已經建設完成了,目前在籌備投產。
距科達利僅一公里的地方,另一家鋰電池配套企業——江蘇和勝新能源汽車配件有限公司,正在生產鋰電池所用的下箱體。和勝的母公司位于廣東省中山市,2018年來到常州溧陽設立分公司。彼時溧陽高新區正在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國內最完備的動力電池產業集群。時至今日,這里已集聚江蘇時代、上汽時代、璞泰來等60余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構建起從電池正負極、隔膜材料、電池單體到電池系統的完整產業鏈。
江蘇和勝新能源汽車配件有限公司總經理龍浩:我們是寧德時代最大的箱體供應商,我們跟隨江蘇時代在這邊建廠,這里的營商環境很好,政府各種配套服務齊全。常州正在打造新能源之都,新能源產業機會很多,未來我們會考慮加大布局。
加強協作創新
讓“3公里產業圈”優勢破圈
“3公里產業圈”,不僅是地理的概念,它對零部件企業響應新需求的速度、同步開發能力等提出更高要求。從加強鄰里配套到協作創新,從“產業圈”到“朋友圈”,向集群要“效率”要“效應”。
為此,常州圍繞新能源領域開展產業、科技、資本、人才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的全要素招商。2023年8月,《常州市加快構建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生態工作方案》出臺,進一步推動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產業全要素招商。
在整車制造領域,常州國家高新區以比亞迪為龍頭,新能源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產業產值目前已經突破千億,新能源汽車電氣設備產業集群入選“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武進國家高新區以理想汽車為核心,帶動新增鏈上企業40余家,形成了包括動力系統、汽車電子、內飾部件、車座等在內較為完整的產業生態。
要讓“3公里產業圈”行穩致遠,更要優生態、促長久,常州一系列有針對性的促進措施正加快落實。相關部門深入企業,挨家挨戶上門“一對一”服務,爭取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評定高效率通過;積極與全國知名高校院所溝通聯系,幫助企業牽線搭橋,注入創新活力;深入實施人才引進計劃,加大對人才的獎勵和薪酬激勵力度,讓更多的人才“留得住、扎下根”;青春樂都,唱響龍城,以十分的熱愛和百分的真誠,吸引全國各地的年輕人,變“流量”為“留量”。
從心臟、骨骼、到肌肉,常州新能源產業體系正不斷豐滿。今年,常州將加快做大整車規模、提升本地配套,提高新能源整車見車率,充電見樁率、光伏見板率,全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產業高地。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