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前幾天召開的首屆Power Day(
電池日),帶給我們巨大的驚喜。可對于LG化學和SKI來說,就是驚嚇了。
來自外媒的消息稱,在舉辦電池日的前幾天,大眾突然通知這兩家韓國電池供應商,未來他們將在很大程度上被排除在這家德國制造巨頭新的電池采購列表之外。除了震驚,也讓LG化學和SK創新對今后的訂單是否穩定產生擔憂。
大眾在3月15日的“動力日”上宣布,大眾集團具備智能化技術的“標準電芯”,計劃在2023年推出,到2030年,覆蓋大眾汽車集團旗下80%的
電動車型。這可使量產車型的電池成本降低30%,入門級車型的電池成本降低50%。
大眾要生產的是棱柱電池,可以更方便地插入滑板形狀的電動汽車平臺。而LG化學和SKI為了擴張袋式電池的產能,已經陸續在美國、歐洲和亞洲的生產基地投資了數十億美元。
公開資料顯示,LG化學生產的棱柱電池只用于筆記本電腦等小型商品,不過他在為特斯拉制造圓柱電池;SKI曾在2018年宣布簽訂合同,向大眾汽車供應袋式電池,但一直尚未開始。不過其正在向現代汽車及其姊妹公司起亞供應袋式電池。該公司表示,目前沒有生產棱柱電池的計劃。
或與SKI及LG化學的官司有關
大眾之所以會這樣做,或與SKI及LG化學在美國的一場官司有關。這場官司威脅到大眾汽車集團田納西州工廠的電動汽車生產,引起汽車制造商們的不滿。
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9月,LG化學提起專利侵權訴訟,稱其競爭對手SKI侵犯了與其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技術相關的四項美國專利。同月,SKI也在另一起訴訟中指控LG侵犯其電動汽車電池專利。
據悉,這起電池專利侵權訴訟案原定于2021年3月19日做出初步裁定。但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已將該訴訟案的初步裁定時間推遲至4月2日。
該機構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做出決定。同時,該案的最終裁定也將推遲到8月2日。
有消息人士稱:“大眾汽車集團去年初就曾對這兩家韓國電池制造商發出警告,稱如果他們的法律糾紛再這樣持續下去,中國電池制造商將成為最終受益者。”
中國電池制造商或成贏家
眾所周知,作為電動汽車大國,中國已成為各大電動汽車制造商爭奪的一大戰場。到2025年,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的電池產能需求將達到150GWh。在大眾電池戰略轉型過程中,中國電池制造商或成為贏家。
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赫伯特·迪斯曾表示:“中國在技術層面已經變得非常強大,這意味著中國供應方更強大。”從去年開始,大眾汽車將為國產新能源汽車配備中國本土制造商寧德時代的電池。
除了與寧德時代,大眾大眾已確認萬向123為大眾動力電池供應商,并將在未來二年內開始供貨。此外,一位接近國軒高科的消息人士對路透社表示,大眾汽車集團預計將在一年或更長時間內與該公司達成磷酸鐵鋰電池的供應協議。
大眾汽車集團表示,隨著該公司今年開始在中國推出五款ID系列電動汽車車型,可能還會增加其他中國供應商。
同時,LG化學和SKI之間也存在著競爭關系。
LG化學和SKI之間的較量
據韓國分析機構SNE Research發布的2020年全球動力電池市場最新統計數據,2020年全球動力電池在電動汽車上的裝機量達137GWh,同比增長17%。其中,LG化學以31GWh的裝機量,位居全球第二,SKI以7GWh裝機量排名全球第六位。
據韓國媒體報道,今年1月銷售的電動汽車所配備的電池用量中,韓國3大電池巨頭LG化學、三星SDI、SKI總共占全球市場份額30.8%。
為了獲得更多的市場,LG化學和SKI正在積極擴產。
據外媒報道,3月11日,LG化學旗下LG Energy Solution(以下簡稱“LG新能源”)表示,其考慮在美國建設兩家工廠,并在2025年前對美國的生產業務投資超過45億美元,可增加4000個崗位。此次投資可使其美國電池產能增加70GWh。
還有知情人士透露,LG新能源計劃在2023年開始為特斯拉生產其先進的4680電芯,并正在考慮在美國和歐洲建設生產基地。
通用汽車也正考慮與LG化學合作,在美國建設第二個電池工廠,有望于6月份作出決定。
當前SKI全球年產能大約為40GWh,其目標是在2025年時將產能提升至約125GWh。
今年1月29日,SKI宣布,將投資1.3萬億韓元(約11.6億美元),在匈牙利建設其第三座電池工廠。SKI表示,其第三座匈牙利工廠將是一個長期項目,2028年時,這座工廠的總投資將達到2.6萬億韓元。
此前SKI在匈牙利的科馬隆建成了第一座電池工廠,年產能為7.5GWh,第二座電池廠目前仍在建設中,年產能達9GWh。
不可否認,大眾仍將是LG化學和三星SDI的重要客戶。如迪斯所說,大眾需要盡可能多的電池和盡可能高的容量,并電池設計方面把握更大的發言權。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