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循環壽命長等優勢,近年來,固態
電池受到市場關注,被公認的下一代
電池的首選方案之一。而全固態電池目前仍然面臨著多個尚未完全解決技術難題,產業化時間節點或在2030年左右。
有機構預計,到2030年,全球固態電池的出貨量將達到614.1GWh,其市場規模將超過2500億元,主要為半固態電池。
在全固態電池量產之前,作為液態鋰電池向全固態電池過渡的階段,半固態電池的裝車量產,為全固態電池產業鏈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中國銀河證券的研報顯示,半固態電池2024年即有望在新能源汽車市場量產裝車,2030年可見大規模商業化的全固態動力電池。
半固態電池先于全固態電池量產
據了解,業內對于固態電池的分級界定,以電芯中固態電解質含量為依據,半固態鋰電池電芯中固態電解質含量達90%~95%;準固態鋰電池電芯中固態電解質的占比進一步加大,通常在95%以上,是半固態鋰電池向全固態電池過渡的階段;全固態鋰電池的電芯則全部由固態電極和固態電解質材料構成。如蜂巢能源的果凍電池、寧德時代的凝聚態電池都屬于半固態電池。
業內人士指出,在兼顧性能和安全性的同時,半固態電池保留一定量電解液,可以提高循環性能及倍率性能,改善固態電池導電率低的問題,成本相對于全固態電池更低。
有分析師表示,全固態電解質目前難以輕薄化,用到的部分稀有金屬原材料價格較高,疊加為高能量密度使用的高活性正負極材料尚未成熟,全固態電解質和正負極成本較高。相比于全固態電池,半固態電池量產的難度大大降低。半固態對于現有液態鋰離子電池體系更迭較小,半固態路線仍然會使用隔膜與液態電解液,其制備方法大部分沿用傳統鋰離子電池工藝與裝備技術。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曾在某論壇上表示:以產業化為衡量標準的話,2025年能量密度達到350Wh/kg,固液混合電解質的半固態電池出現;2030年能量密度達到400Wh/kg,液態電解質更少的準固態電池量產,真正的全固態產品預計不超過1%;2035年能量密度目標是500Wh/kg,全固態電池實現產業化。
研究機構EVTank聯合伊維經濟研究院共同發布的《中國固態電池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年)》指出,基于對固態電池技術路線和降本路徑的研判,預計到2030年全球固態電池的出貨量將達到614.1GWh,在整體鋰電池中的滲透率預計在10%左右,其市場規模將超過2500億元,主要為半固態電池。
據業內人士介紹,在固態電池技術路線的選擇上,國內企業是以固液混合為主。半固態電池是提升安全性的技術之一,但不屬于顛覆性技術。半固態電池正在試裝車,但是良品率、電池成本、充電倍率、循環壽命這些問題還需要解決。從全行業看,中國既要發展漸近性的半固態技術路線,也要防范激進型全固態技術路線帶來的顛覆性風險。
半固態電池加速裝車
綠研院注意到,當前,半固態電池正加快上車進程:
東風汽車已示范運營搭載固態電池的E70和推出搭載半固態電池的嵐圖“追光”車型。
上汽集團在互動平臺表示,從2024年起,半固態電池將率先在智己L6等新品上實現量產應用,公司正加緊推進相關工作,力爭早日將產品投放市場。
資料顯示,2023年8月22日,上汽集團與其投資入股的清陶能源聯合開發的第一代固態電池完成裝車試驗,單體能量密度達368Wh/kg,測試車輛最大續航里程達到1083公里,將于2024年在智己品牌的新車上實現量產。
2023年12月17日,蔚來CEO李斌實測搭載150kWh電池包的蔚來ET7,達成超1000公里續航。蔚來首次于2021年1月9日NIO Day上發布150kWh固態電池包,稱搭載ET7將實現超1000公里續航。
2023年12月,長安汽車與贛鋒鋰業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加快推進(半)固態電池研發合資項目及制造產業化項目,基于下一代汽車動力電池(半)固態電池研發進行合作。
上汽集團在互動平臺表示,2024年起半固態電池將在公司不同車型上實現量產應用。
今年3月1日,一汽解放與孚能科技在吉林長春舉行意向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孚能科技半固態電池將率先導入一汽解放商用車產品,在全球范圍內率先實現半固態電池配套商用車市場。
此外,國軒高科、蜂巢能源、億緯鋰能等電池企業也有半固態電池領域的研發。
總之,在全固態電池正式量產之前,半固態電池會率先裝車并產業化,為整個電池產業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