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池江湖風起云涌。
這兩天,宜賓世界動力電池大會吸引了一大批海內外業內人士,投資人也是絡繹不絕。無獨有偶,馬斯克最近“閃電式”來到中國,期間與電池龍頭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一同會面的照片流傳出來,關于雙方將在動力電池領域合作的猜測此起彼伏。
每一則動力電池的消息都輕易撩撥著創投圈,折射了這條賽道在一級市場的火爆程度。眾所周知,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最核心部件,被稱作電動汽車的心臟,是汽車產業鏈中的重中之重;與此同時,這是一條萬億賽道,隨著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日后需求將會越來越大。中國企業們正掌握著這里的話語權,未來有望制定全球動力電池的游戲規則。
據國際市場調研機構SNE Research預測,到2023年,全球電動汽車對動力電池的需求將達到406GWh,動力電池產能預計為335GWh,缺口近20%。在巨大市場潛力的驅使下,嗅覺敏銳的投資人們聞風趕來,這條賽道實現了從十余年前的無人問津到今天人頭攢動的華麗脫變。
投資人擠爆,
動力電池被搶瘋了
翻開動力電池融資名單,一只只超級獨角獸映入眼簾,背后的投資軍團更是星光熠熠。
投資界VC情報局根據公開數據不完全統計,近一年動力電池行業融資事件97起,單筆融資額超億元的項目比比皆是。
最新一筆電池融資震撼創投圈。5月27日,上汽集團發布公告,公司擬通過嘉興創頎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與嘉興頎駿一號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向清陶能源追加投資不超過27億元。據透露,公司最新估值已達數百億元,令人驚訝。
清陶能源有何來頭?2016年,清華大學南策文院士帶領團隊在昆山開發區創辦清陶能源,從研究固態鋰電池產業起步,至今建成了全國首條固態鋰電池量產線,實現固態鋰電池技術從高校實驗室到市場化、產業化的轉變。一路走來,清陶能源融資火爆,成為近年創投圈現象級項目。
相似的一幕在去年8月也曾發生過,彼時欣旺達電動汽車電池有限公司(欣旺達EVB)正式宣布完成約80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投資方陣容豪華——博華資本、深創投、源碼資本、國家綠色發展基金、IDG資本、基石資本、美團戰投、日初資本......這份名單還很長,投后估值達到了300億元。
這個超級獨角獸背后是廣東茂名兩兄弟——王明旺、王威白手起家創辦的上市公司欣旺達。1993年,王明旺在深圳創辦一家電子加工廠,后來又與弟弟王威成立了欣旺達電子,叱咤手機電池江湖。隨著新能源汽車爆發,王氏兄弟進軍汽車電池,欣旺達汽車電池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成為投資人爭相搶奪的對象。
動力電池有多火爆?就連“后事”都成了一條超級賽道。當動力電池在市場上兇猛地攻城略地,金屬資源緊缺和環境形勢嚴峻的問題漸漸凸顯。根據動力電池平均壽命5-8年測算,第一批新能源車動力電池即將進入退役高峰期。因此,動力電池回收這門生意走入投資人視野。
投資界VC情報局根據公開數據不完全統計,近一年動力電池回收領域融資事件23起,且呈上升趨勢,越來越多投資人加入這場動力電池淘金之旅。
當然,動力電池的火爆不只在一級市場,上市公司勢頭迅猛,他們以過硬的實力叩開海外市場的大門。
據SNE數據, 2022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前十的企業中,我國有6家企業上榜,總裝機量合計占全球市場的60.4%,相較于2021年增長了12.2%,在全球動力電池市場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
其中,寧德時代2022年裝機量穩居全球首位,比亞迪、中創新航、國軒高科、欣旺達、孚能科技的同比增長率飆升,在國際市場的廝殺混戰里跑出中國速度。
產業基金來勢洶洶
這樣的熱度傳導到募資端,投向動力電池的產業基金密集出現。
今年1月,四川省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基金正式設立運營。基金總規模50億元,采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模式,主要投向四川省綠色低碳產業,重點支持清潔能源、動力電池、晶硅光伏、釩鈦、存儲及環保科技、綠色材料、環境修復、資源再利用等產業。
去年10月,江西省發布《關于做優做強我省鋰電新能源產業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提到,依托省現代產業引導基金,引入國內外戰略投資者,設立不少于50億元的鋰電新能源產業發展專項子基金,通過股權投資等方式重點支持和引進一批具有帶動性、支撐性和引領性的鋰電重大項目落地建設。
同年7月,目標規模400億元的重慶市產業投資基金設立,根據要求,子基金應主要投向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領域或主投專精特新企業。而在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方向,重點關注汽車整車、汽車電子、動力電池、驅動電機等領域具備核心技術的汽車零部件企業或系統開發企業。
凡此種種,冰山一角。今年5月,IDG資本與香港中華煤氣宣布,雙方聯合打造的國內首支零碳科技投資基金已完成50億元人民幣基金募集目標。據了解,該基金將圍繞用于解決碳排放重點場景的痛點問題的創新方向,重點布局投資太陽能、動力電池、儲能、智能電網及充換電、氫能、碳捕捉、碳交易及管理等零碳科技相關創新領域。
更耀眼的是,汽車軍團也來了。
今年,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在廣州產業投資母基金成立大會上表示,廣汽集團計劃在廣州產業投資母基金支持下設立規模為300億元的廣州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基金,將重點投資能源生態、智能網聯、汽車芯片三大領域,其中能源生態將圍繞廣汽集團“鋰礦+基礎鋰電原料生產+儲能與動力電池生產+充換電+儲能”縱向一體化新能源產業鏈上的重點企業進行投資。
上汽集團也沒落下。去年5月底,上汽集團發布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上汽金控擬參設山東尚頎山高新動力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基金總規模8億元,基金投資以汽車產業鏈為主,重點關注汽車新能源領域(包括驅動電機、動力電池)、氫燃料電池產業鏈料等領域。半個月后,上汽集團再發公告,稱子公司上汽金控和上汽創投擬與尚頎資本共同出資設立嘉興上汽創永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基金規模30億元,主要投資方向為雙碳、智能網聯、汽車電子、先進制造、新材料、半導體、汽車產業多元外延等。
更早之前,寧德時代于去年4月出資設立規模超34億元的宜賓晨道新能源基金,該基金專項垂直投資布局電池原材料、動力電池系統解決方案、新能源汽車、儲能系統、動力電池材料回收、電池再利用等領域。”寧王“鞏固市場霸主地位的野心顯露無疑。
至此,中國動力電池產業基金矩陣正徐徐鋪開。
動力電池爭奪戰
全國各地拼了
寧德時代憑借一塊小小電池坐擁近萬億市值,籍籍無名的福建寧德市隨之名聲大噪,堪稱一個產業興城的范本。在動力電池產業蓬勃發展之際,其他城市也希冀培養出第二個寧德時代。因而,支持動力電池產業的政策紛至沓來。
今年初,《浙江省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行動方案》出爐,其中提到壯大動力電池產業:進一步做強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等電池材料,優化動力電池產能布局,加快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等新一代產品研發和產業化,促進產業集聚引領發展。鼓勵優勢企業向產業鏈上游延伸,加強海外電池原材料資源布局。到2025年,動力電池產能達到合理規模。
稍早前,吉林省出臺了《關于實施汽車產業集群“上臺階”工程的意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積極推行綠色制造,完善綠色制造體系,鼓勵集群龍頭骨干企業創建汽車行業綠色低碳工廠、綠色低碳供應鏈,通過典型示范帶動生產模式綠色轉型。聚焦綠色產業、綠色能源等領域,打通上游原材料、中游動力電池制造、下游動力電池回收、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的電池全產業鏈,完善報廢新能源車輛拆解回收流程,支持一汽集團與配套企業共同建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安全規范、高效運行的回收利用體系,布局一批動力電池回收拆解、零部件再制造項目。
去年12月,福建省印發《關于加快推動鋰電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推動福州、漳州、泉州等地區圍繞動力電池、儲能、隔膜、電解液、殼體等,打造一批特色制造基地;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結合實際,引進鋰電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鏈重大項目,并視項目投資強度、產值規模、創新成果等方面貢獻情況給予“一事一議”獎勵支持。
上海也來了。去年7月,《上海市瞄準新賽道促進綠色低碳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5年)》發布,其中提到構建關鍵零部件技術和產品供給體系,加快動力電池關鍵技術突破,推進驅動電機及控制系統集成化、高密度化、智能化發展。發揮新能源整車龍頭企業拉動效應,吸引一批關鍵零部件“獨角獸”企業。并明確提出發展退役動力電池循環利用產業,建設本市動力電池全產業鏈溯源和管理回收利用網絡體系,促進動力電池循環利用技術、工藝、裝備、產業集聚發展。
雖然中國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蒸蒸日上,但也有一些問題需要警惕——
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補貼取消,銷量可能達不到預期,這可能會造成電池需求不及預期。而這幾年,新動力電池項目建設速度不可謂不瘋狂,巨量的擴產計劃帶來了產能過剩和價格戰的隱憂。此前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曾判斷,預計最晚2024年全產業鏈將出現產能過剩。
此外,資本一時間集中涌入這一賽道,不理性下注、項目估值過高的現象屢見不鮮。
我們再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中國企業在出海過程中面對的政策和法規環境越來越嚴苛,如何在夾縫中生存,如何最大化自身的技術優勢值得所有從業者深思。
不過更多的投資人堅信,正所謂“無泡沫,不繁榮”,近現代歷史上每一次技術革命都伴隨著巨大的金融泡沫,縱觀工業革命期間是運河熱,蒸汽和鐵路時代有鐵路熱,都是在泡沫過后,才迎來了真正的大繁榮。
當“碳中和“歷史浪潮呼嘯而來,各個城市前仆后繼地加入這場產業爭奪戰。群雄逐鹿,這場競賽才剛剛開始。
成立不到4年融資37億歐元,歐洲電池獨角獸和寧德時代搶客戶2024-06-04 09:49
|
氫能源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2024-06-04 09:19
|
彭博新能源財經報告:鋰離子電池儲能勢將面對來自新型長時儲能的競爭2024-06-03 10:31
|
低空經濟“起飛”,電池廠要講“新故事”2024-06-03 09:48
|
氫能加速跑!2040年我國燃料電池車輛滲透率有望達到50%2024-06-03 09:16
|
前4月湖北出口鋰離子蓄電池增長加快:企業發貨周期平均縮短1天2024-05-31 18:56
|
日本電池戰略:拽著液態 提著全固態2024-05-31 11:55
|
小商小販多手倒賣,“退休”電動自行車電池去向成謎2024-05-30 20:12
|
超3000萬鈉電池訂單簽了!2024年十大鈉電訂單,最大贏家是它!2024-05-30 11:23
|
起大早趕晚集,歐洲動力電池產業何時崛起?2024-05-29 1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