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寧德時代公布了2023年全年業績。同時披露大手筆分紅方案“高度重視股東回報,確定了比以往更高的分紅比例”,計劃共拿出220.6億元向全體股東分紅,每10股派發現金分紅50.28元(含稅)。其中,20.11元為“年度現金分紅”,30.17元為“特別現金分紅”。截至2023年末,寧德時代股東總數為260992戶。
無獨有偶,3月18日晚間,億緯鋰能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實控人兼董事長劉金成關于現金分紅的提議函,建議2023年度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5元,現金分紅總額為10.2億元。相較于2022年度 3.27億元的現金分紅,若前述利潤分配方案順利實施,億緯鋰能2023年度現金分紅規模將超上一年的3倍。
有人歡樂就有人愁,靠鎳王青山控股、在港股上市不久的瑞浦蘭鈞,預計2023年虧損18億元至20億元之間。孚能科技同樣預計2023年虧損約17.24億—21.07億元,虧損額同比擴大127%—86%。
判若云泥的業績表現,折射出國內
電池企業分化日益加劇的現狀,而伴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分化程度也將持續加深。
“寧王”日賺超1.2億 超過“印鈔機”
寧德時代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該司實現總營收4009.17億元,同比增長22%;實現歸母凈利潤441.21億元,同比增長44%;扣非后凈利潤超400億元;同期,寧德時代毛利率為22.91%,凈利率11.66%,均較上年有所提高。研發投入184億元,同比增長18%,經營現金流928億元。
如何把寧德時代去年的凈利潤折算到每一天,那么寧德時代日賺超過1.2億元,超過“印鈔機”。據傳,一臺印鈔機24小開足馬力不間斷工作,一天可以印大約1億元。
財大自然氣粗,根據寧德時代披露的2023 年度利潤分配預案:凈利潤的20%作為年度股東分紅,向全體股東每 10 股派發現金分紅 20.11 元(含稅);拿出凈利潤的30%作為特別現金分紅,向全體股東每 10 股派發現金分紅 30.17 元(含稅)。兩者合計,寧德時代本次分紅金額達到了凈利潤的50%,也就意味著將有220.60億元進行分紅。相當于每10股派送現金50.28元(含稅)
作為寧德時代實控人,董事長曾毓群通過廈門瑞庭投資有限公司持有寧德時代23.29%的股權,預計其將獲得51.38億元現金分紅。
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對寧德時代的大手筆分紅方案提出建議:“兩百多億投入到固態電池研發中,是否可以提前幾年?如果其他電池商提前量產固態電池,寧德時代是否會失去大部分客戶?”
截至發稿,寧德時代尚未對此作出回應。或許在寧德時代看來,通過大手筆分紅,提振股價表現更為重要。
去年下半年至今,寧德時代股價和市值經歷了較大回落。2024年1月30日,寧德時代公司市值僅為6191.65億元,與超16000億元的巔峰時期相比,市值縮水超過60%,蒸發近萬億,一度引發市場擔憂。
在飆漲的業績和大手筆分紅的刺激下,最近,寧德時代的估計終于“揚眉吐氣”。 3月11日,寧德時代股價上漲14.46%;年報發布后的第一個交易日(3月18日),公司股價上漲5.5%,以每股190.96元收盤,迎近五個月以來股價高峰。寧德時代市值也會升至至8400億元,重回萬億市值,只有一步之遙。
根據比亞迪公布的2023年業績預告,其2023年歸母凈利潤為290億元-310億元,同比增長74.46%-86.49%。就算是以歸母凈利潤的下限290億元來計算,比亞迪去年每天的凈利潤都有近8000萬元。
兩大巨頭瘋狂吸金的同時,二線“小弟“卻在求共生共死。
二線電池企業求共生共死
億緯鋰能應該是二線動力電池企業活得最好的。據其公布的2023年業績預告,全年公司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0.35億元-42.11億元,和2022年相比,增長約15%-20%?鄢墙洺P該p益后的凈利潤預計為25.6億元-28.3億元。
雖然利潤額相較寧德時代差距很大,但是億緯鋰能分起紅來同樣毫不含糊。公司實控人兼董事長劉金成建議2023年度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5元,現金分紅總額為10.2億元。
這點錢對于寧德時代而言可能是九牛一毛,但是對于億緯鋰能來說,10.2億元的分紅究竟是是個什么水平呢?
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2022年,億緯鋰能的現金分紅金額分別為1.65億元、0.47億元、3.04億元、3.27億元,四年累計約為8.4億元。據此計算,億緯鋰能2023年度現金分紅規模將超越公司過去4年分紅累計分紅。
除了億緯鋰能,另外一個過得還算好的是國軒高科。2023年,國軒高科預計全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8億—11億元,同比增長157%—253%。
雖然利潤翻倍增長,但是金額尚不足寧王分紅的零頭,足可見行業分化程度。
更有混得慘的孚能科技和瑞浦蘭鈞。孚能科技預計2023年虧損約17.24億—21.07億元,虧損額同比擴大127%—86%。預計2023年扣除非經常損益的虧損為16.15億—19.98億元,虧損同比擴大99.43%—61.18%。
在港股上市不久的瑞浦蘭鈞,預計2023年虧損18億元至20億元之間。這一數字,不僅較2022年同期的4.5億元提高了4倍之多,也是這家公司連續第4年出現虧損,且虧損幅度逐年擴大。4年累計虧損超30億元。
中創新航暫未公布2023年業績數據,但據其2023半年報數據,上半年營收122.95億元,同比增長34.1%,歸母凈利潤1.47億元,同比下降12.1%。
欣旺達Q3財報數據顯示,前三季度營收177.39億元,同比增長35.36%,歸母凈利潤
5.02億元,同比增長16.99%,扣非歸母凈利潤3.50億,同比降低4.04%。
即使把盈利的二線電池企業綜合到一起,凈利潤也趕不上寧德時代給股東的分紅。所以,才有了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金成“卷不過比亞迪、寧德時代,下面的兄弟們只能共生公司”的肺腑之言。
3月17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4)上,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金成分析國內動力電池行業的競爭格局時指出:“動力電池領域里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兩強的格局已經非常顯著。除了市場份額外,更重要的是兩家企業賺錢了,其后的兄弟們各有各的優勢,也各有各的難處。這個行業的特征是你想卷(殺價格戰),但是你沒有資格,你卷不到。前面兩個老大,誰卷得到比亞迪、寧德時代?下面的弟兄們只能共生共死。”
劉金成認為,二線電池企業,應該回歸到行業最本質的、最基本的能力,就是提高技術和質量水平。“殺價格戰是沒有前途的,電池企業一年兩億元的銷售額也可以賺錢,幾十億元的銷售額還不賺錢,一定是存在內在能力的問題。”
行業分化或將繼續擴大
2023年,國內動力電池裝車中,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占據了超過70%的份額,中創新航、國軒高科、億緯鋰能三家占據了大約17%的市場份額,留給剩下的玩家不足13%。
盡管多數鋰電池企業對2024年市場及未來業績預期都表示看好,但是,多數業內人士認為,今年將是行業競爭更為激烈的一年,鋰電池行業或將進一步出現分化,強者恒強,部分企業很可能會被淘汰出局。
據東吳證券研報,2023年,寧德時代與二線電池企業盈利差異進一步擴大,預計2024年盈利差異仍將保持,主要基于兩點,成本優勢和產品結構。
另據高工鋰電預測,在電池領域,2024年中國動力電池與儲能電池市場CR5集中度相比2023年仍將呈上升趨勢。動力電池市場CR5集中度將超90%,二三線電池廠商的市場份額將遭遇嚴重擠壓,甚至會失去市場。
除了要面對市場空間被巨頭擠壓的壓力外,盈利壓力很有可能成為壓死部分二、三線電池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
給動力電池企業帶來利潤壓力的主要有兩大因素:產能利用率低和“價格戰”導致的毛利率低。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預計,到 2025 年,我國動力鋰電池產能利用率很可能降至35%左右。如此低的產能利用率,必將導致成本高企。
在毛利率的問題上,雖然碳酸鋰價格的下跌使得動力電池企業的成本壓力得到了緩解,但是,隨著新能源汽車的降價和儲能市場競爭的加劇,降本壓力再次被傳導到電池制造環節。
在碳酸鋰價格基本處于底部的情況下,如果價格戰持續下去,鋰電材料價格幾乎沒有再降價空間。兩頭壓力擠壓之下,沒有議價能力的電池制造企業為了爭奪訂單,只能進一步犧牲利潤。
業內人士人為,當磷酸鐵鋰電芯價格或將長期處于0.4元/WH及以下,多數鋰電企業的盈利能力受市場行情持續擠壓,開工不足使得成本管理難度陡然增加。而產能更新、產品研發迭代、供應鏈調整、海外布局又需要各種資源。2024年,對于動力電池企業而言,競爭環境或將更加嚴酷。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