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速度非常快,年銷量占全球50%以上,已經發展成為了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從新能源汽車市場方面來看,純電動汽車占主導地位,從2014年的60%增長到了2018年的78%。
對比我國汽車產業發展,2018年我國汽車產業經歷了28年來的首次負增長,但是新能源汽車在同期仍然維持高速增長,同比增長112%,銷量占比相當于市場滲透率的4.46%,今年1-3月達到了4.7%,占比逐漸達到市場起步的5%的水平線。
目前,新能源汽車推出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汽車的安全性。而汽車的安全性問題主要體現在對技術的要求,對安全體系的監控,以及對應急體系的要求。
從行業角度來看,目前客戶對新能源汽車的了解是一個挑戰。行業專家、技術人員、工程師對新能源汽車很了解,但消費用戶對新能源汽車的認知、了解、接受,以及使用上并不是很了解。
從安全和成本來看,新能源汽車在經濟性方面也是一個挑戰。新能源汽車的安全主要包括動力
電池、功能以及應急救援安全等幾個方面。而動力
電池又主要包括能量密度、充電速度、安全性、成本等幾個指標,而這些都是需要平衡發展的,不能只追求某一個指標,不能為了降低成本,去犧牲產品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作為代價,這對電池行業來說是不可持續的。
從環保角度來看,電動汽車是比較環保的,不存在太多的爭議。而行業爭議比較多的,是在走純電動化還是走插電式、混合動力還是走氫燃料電池的問題上不能達成一致,但是電動化趨勢非常明顯。
一
新能源汽車主要包括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燃料電池等幾種類型。其中,純電動汽車又包括乘用車、商用車等分類。
從乘用車來看,新能源汽車主要以純電動汽車為主,隨著私人消費市場的逐漸打開,購買私人乘用車的人越來越多,
電動車逐漸趨于小型化,這和電池技術的特性有著密切相關。從電池的技術特性來說,
電動車適合小型化。
此外,新能源汽車主要以插電式混合動力為輔,從今年3月份的數據分析來看,插混B型車的比重在逐漸增加。
從商用車來看,也是以純電動汽車為主,主要集中在貨車和公交車。最開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商用車的占比中比較大,但由于政策的引導和補貼的逐漸下降,以及電動車的充電時間過長,導致了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商用車的比重開始呈現下降趨勢。
相比于純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目前在我國處于起步階段。通過以往的發展經驗分析,從“三縱三橫”的戰略布局與“十一五”到“十三五”的時間跨度來看,電動車的發展,主要在于技術的創新。而關鍵性技術又在于電池、電基、電控等幾個方面。
二
技術的創新和進步是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而創新和進步的關鍵又在于新能源汽車應用和推廣的示范,這是讓用戶了解和接受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步驟。
從新能源汽車發展來看,推動發展的措施主要包括宏觀規劃,對技術創新的投入和推動,財稅補貼政策,投資、管理,以及電池產業鏈的發展,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等幾個方面,都是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因素。
從我國充電基礎設施發展來看,充電技術對于新能源汽車發展來說,既是經驗也是教訓。教訓在于,最開始推動電動車發展時,我國對于充電基礎設施并不重視,不管是商用車還是乘用車,都會遇到充電難的問題,這成為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瓶頸。
從國家戰略統籌來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介入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讓充電基礎設施得到了快速發展,為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和應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數據和經驗來看,我國的充電設施在快速發展,這與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和步調是一致的。
從市場導向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這有助于國家財稅補貼政策的推動。我國在政策方面下了很大的決心和力度,這對財稅系統來說有著較大的壓力,不過,好在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市場滲透率已經從0.7%增長到了4.7%。不過,在補貼政策逐步退坡的情況下,這種現狀能不能進一步維持下去,還有待考驗。市場導向轉向市場驅動,最終還是要回到真正的市場導向。
以動力電池為主導的新能源電動汽車和以氫能為主導的氫能燃料電池進行對比,不難發展,氫能與能源系統協調上有一定優勢。當然,電動汽車本身就是電力系統的一部分,如何有序發展?與能源系統進行融合,將是一個非常好的1+1>2的案例。
(文章根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旭明在“2019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的演講速記整理,未經本人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