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璞泰來發布公告稱,為充分發揮業務的協同效應,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就復合銅箔集流體在新能源鋰離子
電池領域的應用,公司與寧德時代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同意就復合銅箔集流體業務建立長期合作機制,共同開拓新能源海內外市場。
璞泰來表示,本次公司與寧德時代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標志著公司在復合銅箔集流體工藝技術方案和競爭優勢方面獲得下游客戶的高度認可,雙方共同推動的復合銅箔集流體領域的合作,將有效加快公司復合銅箔集流體的量產和產業化進程,共同推動復合銅箔集流體在新能源鋰電池領域的研發、生產、推廣、應用與銷售,實現新能源鋰電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的進一步提升。
電池聯盟了解到,璞泰來作為新能源電池關鍵材料和自動化裝備的綜合解決方案商和平臺型企業,自2017年起便已逐步開展對復合集流體業務的研發布局。今年4月,璞泰來公告,公司將在江蘇溧陽設立全資子公司江蘇卓立,負責公司復合銅鋁箔集流體材料的研發、量產及相關的產業化,并投資建設復合集流體研發生產基地。年產1.6萬噸復合銅箔項目計劃總投資為20億元,目前,該項目已啟動相關基建工作,預計2024年有望根據客戶需求逐步實現產能投放。
在之前的機構調研中,璞泰來表示,公司復合鋁箔目前已實現小批量生產,且已經面向消費類客戶形成訂單,如果在動力電池等方面實現突破,將走向量產。復合鋁箔的產品第二代在開發,改善了第一代產品,借鑒了優秀工藝,自主開發了新工藝,與同行業相比具有競爭優勢,目前處于客戶送樣階段。復合銅箔目前正在中試階段,預計2023年完成中試,2024年進行客戶認證并形成訂單。
復合集流體市場空間巨大
據了解,復合集流體是一種高分子材料和金屬復合的新型集流體集流材料,類似“三明治”結構,中間為基膜(PP、PET、PI等高分子材料),外兩層為鍍銅或鋁金屬膜。對應鋰電池正、負極的鋁箔和銅箔,復合集流體包括復合鋁箔和復合銅箔。
長城國瑞證券研報指出,復合集流體相比傳統純金屬箔材性能更優,具備高安全、長壽命、高能量密度、低原料成本的應用優勢,有望替代傳統集流體成為未來鋰電池集流體的主流材料。
國泰君安研報認為,復合集流體市場爆發在即。在新能源汽車與儲能等高景氣帶動下,鋰電池出貨量高速增長,有望刺激集流體市場快速擴大。假設2025年復合銅箔滲透率達10%,對應復合銅箔需求量將達25億平方米,市場空間約150億元。
據華安證券給出的中性情景測算,預計2025年復合鋁箔的市場空間將達到109.59億元;樂觀情形下,2025年預計復合鋁箔市場需求有望突破169億元。
中信建投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復合集流體兼具安全性與經濟性,是鋰電池中的重大創新。2023年有望成為量產元年,預計2023-2025年復合集流體設備年均有近90億元市場空間。預計到2025年,鋰電池中復合集流體綜合滲透率將達到18.80%。
產業鏈公司加快布局
看好復合集流體的巨大潛力,相關產業鏈企業紛紛入局該賽道。有報告稱,復合集流體上下游產業鏈基本形成,其中上游包括基材、靶材、輔材以及相關設備廠商;中游復合銅箔制造主要玩家包括由技術同源遷移或通過自主研發方式入局的薄膜材料商及電解銅箔廠商;下游主要應用于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和消費電池制造商。
電池聯盟注意到,9月以來,已有多家公司發布了在復合集流體領域的最新進展:
9月4日,三孚新科與嘉元科技簽訂標的為“一步式全濕法復合銅箔電鍍設備”的買賣合同,金額達2.43億元。雙方還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擬共同推動濕法制備復合銅箔量產落地。
9月7日晚,英聯股份公告,公司于近日與株式會社 ULVAC(以下簡稱“愛發科”)就復合集流體業務的合作事項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有效期五年。此外,英聯股份還與愛發科簽訂了復合鋁箔生產線采購合同,公司向愛發科采購10條復合鋁箔生產線(用于復合集流體AL卷繞蒸發設備,型號EWG-165)。
9月16日,道森股份子公司洪田科技表示,其研發的復合銅鋁箔一體機設備“卷繞磁控濺射鍍膜機”(可雙面鍍金屬材料)“卷繞磁控濺射蒸鍍復合鍍膜機”(可雙面鍍銅鍍鋁)和“卷繞蒸發鍍膜機”(可雙面鍍鋁)收獲鋰電銅箔企業諾德股份1.84億元訂單。
諾德股份9月20日晚間公告,擬投資25億元建設諾德復合集流體產業園項目,項目建成達產后,預計每年可生產復合鋁箔和復合銅箔4.2億平方米,生產設備產線為柔性設備,可兼容生產復合鋁箔和復合銅箔。其中,一期建設工期為6個月,計劃2024年6月底前至少建成一條線投產。
此外,今年以來,寶明科技、璞泰來、金美新材料等都已擴產復合集流體產能。
雖然復合集流體的產業化步伐正在加快,但有業內人士表示,“由于目前不同材料和工藝技術有著各自的優勢和局限,未來一段時間,復合集流體領域將多種技術路線并存”。可以說,該賽道機遇和挑戰同時存在,這也督促相關企業不斷提高自身技術。未來,經過市場驗證的技術路線有望成為主流。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