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總投資超5億元的紫金長沙新能源新材料實驗基地在岳麓高新區開工。
實驗基地綜合研發大樓建筑面積約2.9萬平方米,由中建二局湖南分公司負責施工,預計2025年年底投入使用。主要進行鋰離子電池、電解水制氫以及銣銫鉬等新能源材料在內的國際前沿技術開發,旨在打造以產業化為目的的應用型科技研發機構。
實驗基地建成后,將成為具備一流研發能力、配備一流研發團隊的大型新能源新材料研發機構,對湖南湘江新區戰略發展和地方的產業建設、經濟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公開資料顯示,紫金礦業是一家在全球范圍內從事銅、金、鋅、鋰、銀、鉬等金屬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及工程設計、技術應用研究的大型跨國礦業集團,在香港H股和上海A股整體上市。
公司位列2024年《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第267位,及其中的上榜的全球金屬礦業企業第5位、全球黃金企業第1位;位列《財富》世界500強第373位、《財富》中國上市公司500強第 51 位。
資源方面,紫金礦業在中國17個省(區)和境外15個國家擁有重要礦業投資項目。截至2023年底,紫金礦業資源量、儲量為:銅9547萬噸、金3465噸、鋅(鉛)1240萬噸、銀22773噸,鋰資源量(當量碳酸鋰)1411萬噸,鉬433萬噸。
公司主要指標中國領先、全球前10位。2023年實現礦產銅100.73萬噸、礦產金67.73噸、礦產鋅(鉛)46.70萬噸、礦產銀412噸,分別同比增長11.13%、20.17%、2.89%、4.09%,新增當量碳酸鋰2903噸,為中國及亞洲唯一礦產銅產量破百萬噸大關礦企,位居全球前五;也是頭部礦企中礦產銅、金產量增長最快的企業之一。
根據公開資料,紫金礦業現有鋰資源量(當量碳酸鋰)1215萬噸,居全球主要礦企第9位,碳酸鋰儲量相當于國內總儲量的43%。
紫金礦業于2022年先后收購阿根廷3Q鹽湖鋰礦、西藏拉果錯鹽湖鋰礦、湖南道縣湘源鋰多金屬礦。按照紫金礦業之前披露資料,這3處資產擁有的鋰資源量(當量碳酸鋰)分別為763萬噸、214萬噸與216萬噸。
紫金礦業官宣資料顯示,阿根廷3Q鹽湖鋰礦、西藏拉果錯鹽湖鋰礦、湖南道縣湘源鋰礦一期工程已基本建成投產。
業績方面,2019年至2023年,紫金礦業營收分別為1361億元、1715億元、2251億元、2703億元、2934億元,扣非凈利潤分別達39.97億元、63.22億元、146.8億元、195.3億元、216.2億元。5年時間內,公司實現營收實現翻番,凈利潤超5倍增長。
2023年3月25日,紫金礦業董事長陳景河在年度業績發布會上表示,隨著市場需求的增長,紫金礦業將積極擴大鋰資源的開發與生產。在未來五年內,公司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碳酸鋰生產企業。公司預計,至2025年紫金礦業將形成12-15萬噸當量碳酸鋰產能。
今年5月16日,紫金礦業發布“五年發展規劃”,對到2030年發展目標進行調整,較原計劃提前兩年實現2030年目標:到2028年,公司礦產銅產量將較2023年比增至少49%至150-160萬噸,礦產金比增47%至100-110噸、當量碳酸鋰增長至25-30萬噸。按照行業發展形勢,若如期完成規劃指標,紫金礦業礦產銅產量將躋身全球前三、當量碳酸鋰產量躋身全球前列,成為全球最重要的鋰企業之一。
近期,紫金礦業發布了多個最新信息:
6月24日,駐厄立特里亞大使李響在使館會見紫金礦業在厄項目碧沙礦總經理高建國,詳細了解項目運營等情況,并表示各方高度關注碧沙礦運行狀況,希企業在公司治理、安全生產、員工培訓以及社會責任等方面繼續秉持高標準、高質量、國際化的理念,為深化拓展中厄礦業合作貢獻紫金力量。
6月25日晚間,紫金礦業發布公告,公司面向全球投資人發行的25億美元H股再融資已達成所有先決條件,發行全面完成。其中,20億美元規模可轉換公司債券將于6月26日登陸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交易。此外,還同時實施了39億港元(合5億美元)新H股配售。配售完成后,紫金礦業新增2.5億股H股。
根據披露信息,本次可轉債募集資金將用于償還公司及子公司的境外債務,配售募集資金將用于海外市場的業務營運及發展等。
有報告指出,當前,紫金礦業已進入全球化發展新時期,“銅礦三駕馬車“、”鋰資源兩湖兩礦“等一批世界級增量項目處于爆發式增長前夜,產能釋放指日可待。在此背景下,紫金礦業本次H股再融資的發行成功,無疑將為新一輪紫金全球化競爭力提升,增添強大動力。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