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晚,中核鈦白發布公告稱,公司于近期正式成立中核華原鈦白股份有限公司新材料研究院(以下簡稱“新材料研究院”)。
公告顯示,新材料研究院將圍繞公司的產業布局,在鋰離子
電池關鍵材料、新型鈦基復合材料、光伏發電關鍵材料、儲能技術等領域開展前沿性和應用型研究,推動公司的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
新材料研究院的職能是1、為公司的發展凝聚和培養技術人才;2、為公司的新材料產業開展技術分析工作;3、為公司的新材料項目開展技術路線、工藝、設備、應用等方面的研究。
新材料研究院將重點圍繞正極材料前驅體磷酸鐵、正極材料磷酸鐵鋰、鋰離子電池開展研究。
中核鈦白表示,公司成立新材料研究院是落實公司中長期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之一,對公司打造核心競爭力,并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但是短期內也可能面臨研究院運轉管理不達預期等風險。
此外,近日,中核鈦白還簽訂了《協同創新基地合作協議書》并取得甘肅省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領導小組有關公司成立協同創新基地的批復。同時,為進一步提高公司技術創新能力和研發水平,加快轉型升級,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公司擬邀請頂級專家、院士及其團隊入駐,圍繞公司的產業布局開展研究工作。
根據協議,合作內容有:以新能源電池技術為核心,實現前沿科研成果開發轉化,同時強化技術推廣應用;以新能源電池正極材料為研究課題,展開科學研究和后期的科研成果轉化與推廣應用。協助公司建立新能源正極材料磷酸鐵鋰的生產線,將相關材料與技術轉化為終端產品,推向市場,實現產業化。
協議簽訂對公司的影響方面,中核鈦白認為,協同創新基地的建立,為公司在新能源電池正極材料領域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公司將不斷強化與技術團隊的合作關系,加強協同創新,充分發揮和利用協同創新基地的平臺作用及人才資源優勢,努力培養高端技術人才,加強新能源電池產業鏈相關研究成果及技術成果的轉化工作,提高公司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為公司長遠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公開資料顯示,中核鈦白主要從事金紅石型鈦白粉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當下,公司正圍繞“縱向提升、橫向循環”的理念,建立獨具特色的“硫-磷-鐵-鈦-鋰”耦合循環經濟產業鏈,將主營業務產品從單一的鈦白粉擴展到涵蓋鈦白粉、水溶性磷酸一銨(水溶肥),以及磷酸鐵、磷酸鐵鋰等新能源電池正極材料相關的系列產品。
今年5月25日,中核鈦白發布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公司本次發行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70.91億元,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6.16億股。扣除發行費用后,募集資金凈額將全部投向循環化鈦白粉深加工項目、水溶性磷酸一銨(水溶肥)資源循環項目、年產50萬噸磷酸鐵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其中,年產50萬噸磷酸鐵項目因為投資額最多,受到關注。
據悉,年產50萬噸磷酸鐵項目總投資38.30億元,擬使用募集資金金額33.85億元。項目建設周期為36個月,其中一階段10萬噸/年磷酸鐵建設周期24個月,二階段40萬噸/年磷酸鐵建設周期36個月。
項目利用鈦白粉副產品硫酸亞鐵作為生產磷酸鐵的原材料,結合中核鈦白未來自產的水溶性磷酸一銨(水溶肥)生產磷酸鐵鋰的前驅材料磷酸鐵,可大幅降低磷酸鐵的生產成本。
(責任編輯:子蕊)